第(2/3)页 “凌烟阁,乃是为了纪念那些功勋卓著的功臣,而特建的绘有他们画像的高楼。” 黎霆珣等人虽然也未曾听闻过这些典故,但他们却都将之视为异国他乡的珍宝,心中暗自猜想,或许江颂宜的师父曾游历四方,将这些珍贵的典故一一搜集而来。 江颂宜信手拈来,一连默写了二十余首诗篇,“诗坛鬼才李贺的作品远不止这些,师父曾言,其诗作有两百余篇,但留存于世的,却只有这些。” 那些学子们纷纷叹惋,觉得如此佳肴未能尽享,实为遗憾。 “这位小姐当真是天赋异禀,此篇《李凭箜篌引》更是字字珠玑,令人叹为观止。” 黎霆珣向江颂宜施了一礼,“江大小姐,可否赐予我们一份诗稿,以便我们带回白鹭书院,细细品味?” 江颂宜微笑着回答:“黎公子,请随意取用。” 在前世,她与师父居于深山小筑,每当师父展卷读书,总会露出追忆往昔的神色,似乎在怀念那遥不可及的往昔。师父不止一次地感慨,这些璀璨如星辰的文化瑰宝,绝不应该被埋没在尘埃之中,而应让所有人都能够欣赏。 得到了江颂宜的允许,在场的学子们,无论是出身名门的公子哥,还是出身寒微的士子,都纷纷向书斋的掌柜借来纸笔,争相围绕着江颂宜,开始抄录诗篇。 他们一边挥毫泼墨,一边对江颂宜赞不绝口。 “江大小姐真是心胸开阔,气度不凡,如此慷慨无私,即便圣人亦不过如此!” “天下文人定会感念江大小姐的慷慨之举。” 江颂宜听了这些话,心中忽地浮现出一些往昔的片段,但她并未开口回答。 她并不贪图世人的感激,她只是在履行,师父生前未曾完成的心愿。师父曾经传授给她知识和智慧,而她,愿意为了师父,贡献一些微末的力量。 俞桓珅恭敬地对江颂宜一拱手:“江大小姐,在下有一事相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