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路远走出镇子。 一条踩实的土径自小镇蜿蜒通向虎头山脚下。 梆梆梆! 镇子东边是金沙河,妇人们在河边的石头上浣洗衣物,捣衣杵一起一落。 初春清晨的河水还是有些冷的。 妇人们粗糙的双手被冻得通红,搓洗、捶打的动作却没有减缓,还能一边洗衣,一边拉家常。 金沙河是黑水江众多支流中的其中一条。 取名黑水江,并非水脏。 水绿则深,水黑则渊。 黑水江源自岭南的南部高原,主干宽阔,深不见底,据说高原深处有真龙盘踞。 七座巨大的山岭,隔绝大元的南北。 岭南地势整体高于中原地区,呈现居高临下的态势。 黑水江的水路,便是岭南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。 岭南之地,走山路,难进难出;走水路,难进易出。 清河县是九黎府的大县,产出的蜂蜜有一半会通过水路运往岭北,卖给乾州的世家。 路远来到虎头山下。 空气中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,能见度不高。 缓坡上散落着碎石,矮荆条紧贴地面,坡底杂草丛生,叶尖凝着露水,石板小径边缘的苔藓泛着潮气。 路远抬头朝着山上望去,海拔越高的地方,雾气越浓。 到了半山腰,白雾开始泛黄、泛灰。 靠近山顶的区域,雾气呈现红、黑二色。 黄雾、灰雾为瘴气。 红、黑为煞气,本地人又称“鬼雾”。 听村子里的老人说,一定要在太阳落山之前下山。 据说在夜间煞气最盛时,会有鬼物出没。 路远走进桑树林,落下的桑叶铺在腐殖土上,踩起来有些湿滑。 西边的山溪流水潺潺,混着蜂群振翅的嗡鸣。 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桑树林,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缓坡,靠近山麓的方位有着凸起的大石。 缓坡中间的空地搭着棚子,棚子里面支着一个个木箱。 一家三口能养二十五箱南蜂。 现在只剩路远一个人,养十五箱都费劲。 这还是南蜂更好养的缘故。 若是换做北蜂,也许只能养十箱。 此处蜂场背山临涧,又是向阳坡地,周围有乔木、灌木、野花,可以保证南蜂稳定持续地流蜜。 能占据此地,也是因为双亲养蜂技艺精湛。 南蜂产蜜量更高,品质更好。 为了每年上交的一百二十斤蜂蜜,养十五箱是死线。 养蜂养得好,待遇自然超过常人。 一旦出了纰漏,就能见到主人的鞭子有多粗多硬了。 “没有么......” 路远警惕的望向四周。 蜂箱周边的地上还残留着一些红色野蜂的尸体,但附近没有红色野蜂出没的迹象。 嗡嗡嗡! 路远靠近蜂箱,陆续有蜜蜂落到了他的蓑衣上。 他摆手在面前扇风,驱赶落到面纱上的蜜蜂。 “蜂王果然出问题了!” 路远打开蜂王所在的蜂箱,发现蜂箱里面的蜜蜂少了很多。 蜂巢边缘汇聚着密密麻麻的蜜蜂,正在铸造王台——圆杯状台基,外表类似花生壳。 乍一看有点像零食“妙脆角”。 若蜂王因衰老、疾病或伤残无法持续产卵,工蜂会修筑王台迫使其产卵。 工蜂急造王台,需要十天以上才能出蜂王。 今天是三月初七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