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刘禅得知邓艾接管宛城后,十分惋惜。 如果有机会,他倒是愿意铤而走险,奇袭宛城。 只可惜,邓艾不会轻易给机会。 如此一来,宛城十万兵马,兖州二十几万兵马,都在司马懿的掌控下。 他麾下掌控的兵力,已经是魏国的大半! 如此权势,足以倾天。 刘禅写了一封信,送给司马懿,称愿与司马懿划河而治。 只要他放弃黄河以南地区,那么汉室将扶持司马氏,取代曹氏。 这种简单的离间计,很拙劣。 但非常吃香! 司马懿惶恐之下,只好向曹叡请退。他愿意回到邺城,侍奉曹叡。 曹叡知道让司马懿掌权危险,可他实在不知道再相信谁。 他安慰司马懿,让他放心地抵御汉军。 然而。 军中已经频繁传出谣言,司马懿要自立,与蜀中联合讨伐曹魏。 司马懿知道堵不如疏,一边加强对中层将领的管控,一边无视这些流言。 流言没有继续扩散,却也没有消停。 自古以来,将军、臣子领军在外,都容易受到猜忌。 尤其是司马懿这样鹰顾狼视之人,曹叡更是提防。 兵权也分给许褚、夏侯霸等人一些。 目前魏国在江淮地区,只布置了几万兵力,防备江东。 倘若僵局继续持续,司马懿将不堪重负。 因此,他率先攻打了汜水关,并且派遣舟师与蜀军作战。 双方围绕着洛阳,展开了一系列的摩擦,各有损伤,不分胜负。 汉军的处境,并不乐观。 马谡沉声道:“不如派遣使者至江东,让孙权出兵讨伐江淮。” 刘禅非常心动,最终还是拒绝了。 “这时候让孙权出兵,恐怕会付出一定的代价。” 以孙权的贪婪,恐怕大冶铁矿很难保住。 这不是刘禅想看到了。 “殿下,没有江东的帮助,我军很难与魏军周旋。”马谡无奈道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