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14节 筑城晋阳-《春秋之晋国风云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听说有个叫周舍的来应聘家臣,求贤若渴的赵鞅当然很高兴。但他也想考察一下此人,吩咐下去,先冷冷此人。

    周舍在赵府门口等了三天三夜,在此之前,他早就研究分析过晋国六卿了,他知道,晋国的将来,必定是赵鞅这样的人才能撑起一片天地。所以尽管一开始被冷落,但良臣择木而栖,既然自己选择了赵氏,那但不要被眼前的挫折给击败了。

    周舍继续等着,赵鞅暗自赞赏:此人至少有着极强的毅力。于是召见周舍,问道:“请问先生,您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?”

    意思很简单:你小子有什么本事,说来听听吧。

    这是那个时代人才应聘面试的开场白。周舍恭敬道:“我其实没什么本事,但自信是一个行事正直、敢于直谏的人。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,拿着笔墨和木牍跟随在元帅左右,但凡元帅犯了错,便记录下来,并及时向元帅指出。

    无论对与错,最终由元帅决定。如果我每天能够坚持做到,那日积月累,相信能够为元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便很可观了,也相信一定会对元帅有所裨益。”

    赵鞅楞了一楞,随即大喜。是啊,自己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家族中,位高权重,几乎所有人都对自己表现出顺从的样子。甚至自己明明犯了错,也不敢有人直接提出。就算是董安于这样自己极度信任的人,也是要拐弯抹角给自己提意见。

    那就录用吧。从此,周舍便寸步不移跟在赵鞅身边,及时向赵鞅提出意见建议,帮助赵鞅避免一些过错,成为赵鞅最信任的家臣之一。

    史料记载,周舍去世后,赵鞅已经是晋国中军元帅,而且赵氏家族也已经一跃而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。有一次与家臣们一起饮酒,酒至尽兴时,赵鞅却哭了。

    众人都很紧张,都站起来小心问道:“不知元帅为何难过?是不是属下们犯了过错,令元帅伤心失望了?如果有,请元帅处罚。”

    赵鞅摆摆手道:“不是大家的原因,大家都很好,没有过错,而是我自己的原因,我是想起了周舍啊。

    周舍在时,曾经对我说过,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;百人俯首,不及一人直谏。商纣王因塞听而亡,周武王因纳谏而昌。但是,自从周舍离开我以后,我就再也没有听到过有人当面指出我的过错。徒闻唯唯,不闻周舍之鄂鄂,因此难过。”

    “徒闻唯唯,不闻周舍之鄂鄂”,后来演变为“众人之唯唯,不若一人之谔谔”,形容再多的人唯唯诺诺,不如听到一个人的真知灼见。

    这是插曲,我们再回到晋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