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34节 和平梦想-《春秋之晋国风云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些情报,赵武早已掌握。所以,赵武执政后,立即密派使者入秦,向秦国表达了晋国愿与秦国和好的意愿。

    这当然令秦国大喜过往。公元前547年,秦国国君秦景公派其弟赢鍼出使晋国,表达了善意。赵武大喜,安排太傅叔向全权负责与秦国盟誓之事。但谁也没想到,这本是一件大好事,但晋国内部却出了点小问题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内部争吵并差点导致打架的事。叔向受命后,当然不敢怠慢,他立即命人去将晋国行人子员给叫来。行人,即外交人员。按叔向的意思,这是外交事务,当然具体得由外交人员来操办。

    但他的命令引起了正在身边的另外一位外交人员子朱的不满。子朱当即便对叔向道:“我也是行人,与子员的职位级别是相同的,这事交给我办就成了,何必要交给子员呢?”

    叔向先是看了看他,然后便没理他。子朱见叔向不理自己,非常恼火,他又追问了两次,叔向仍旧根本不答理。

    子朱终于发怒了,他拔出佩剑便要去砍杀叔向。

    叔向也终于发怒了,他冲着子朱喝斥道:“我们晋国与秦国不和睦已经很久了,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实现两国和好,这样重要的事,我受元帅之命,当然要小心从事,不得有半点差错。子员一切为国家着想,对国君忠心,他办事沉稳,令人放心。而你却总是心存私心,我是担心你将事办砸,才不愿意将差使交给你办。既然你要因此而动粗,难道我便怕了你不成?”

    叔向一边说着,也一边拔出佩剑来迎上去。这下把身边的人吓坏了,急忙上前将两人劝开。晋国国内对此事议论纷纷,晋平公沾沾自喜,认为自己的大臣能够为了国家利益而互相争斗,这是好事。但赵武还是认同大夫师旷的见解,师旷认为不管如何,堂堂朝臣,居然拔剑相向,这不是好事。

    赵武忧心冲冲,他很敬重叔向,知道叔向非常珍惜与秦国的和平机会,所以办事小心谨慎,用人也极度用心。但晋国总是有那么一帮人,为了私心而可能会坏大事。比如这个子朱,他便喜欢借与秦国欲求和的机会索贿。

    这都是前中军元帅范匄执政时留下的一些不良习惯,晋国的各路行人总是在出使他国的过程中,向诸侯国索贿,给晋国留下了不好的国际形象。赵武叹了口气,他必须加紧倡导一个新的国际秩序,一个没有战争、各国和平相处、杜绝各种强索贿赂的新秩序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